自古以來,三峽清水祖師廟便是三峽地區的信仰、社會、經濟中心。廟創建於清乾隆34年(西元1769年),1833年因大地震而毀塌重建,到1895年又遭日軍燒毀,後來再度重建;光復後,由名畫家李梅樹先生主持改建。該廟是民間藝術的總匯,也是臺灣匠師智慧與藝術的結晶;由於李先生要求嚴謹,他雖去世,至今仍在施工,該廟是全省廟宇施工最長、手藝最精細的,被譽為「東方藝術的殿堂」。
more老街周邊人文景點
本建築(當時稱庄役場)創建於民國十七年(1928),次年(1929)二月竣工完成,至今已逾七十年,創建當時號稱是「全台最美麗的辦公大樓」,三峽鎮公所於八十四年,積極向上級爭取,獲准建立為「歷史文物館」,整修工程歷經四年,已漸恢復舊觀,做為三峽鎮立的「歷史文物館」,提供了民眾文化、休閒、教育推廣的場所,更可展現三峽豐富的歷史人文風土景觀,使老建築的再生利用,發揮另一層的社會教育功能。
本館為具有文化歷史價值之建築物,為使老建築再生利用,而籌建為「歷史文物館」,除了陳列歷史文物外,希望透過史料保存與呈現,喚起民眾認識本土文化,愛護地方文化資產,傳承在地的文化資源,讓民眾瞭解該館在當地的價值觀及其歷史定位,進而連結北台灣之史料,瞭解更大的人類生活空間,產生互動的生命力。
三峽中山公園於民國16年建立,原名稱為三峽公園後於整修後更名,位於三峽區中山路與文化路之交界區域,依山勢而建的園區除了有3座磨石子溜滑梯外,更設有熊頭造型護欄。前有福德宮及涼亭造景,是附近民眾休憩的好去處,而中山公園亦鄰近民權老街、三峽區歷史文物館以及清水祖師廟,到此一遊不坊順道前往。
more
乾隆四十二年(1777)聚居在公館尾的李姓族人於其地集資創建上帝公廟(宰樞廟)奉祀由原籍家鄉攜奉來的玄天上帝公神像(桃園廳,1915)。
位於公館尾(今秀川里)的宰樞廟,係以李姓同宗七大房之後裔為成員籌建者,並購土地為祭典及宗族團聚之用,逐年由各房輪流擔當祭典,訂農曆三月初三為祭典日,祭典後則開族親會並於會後宴敘,帶有他廟所沒有的宗族色彩。
三峽地方是由明末追隨鄭成功來台的安溪人所屯墾建立的家園,祖師廟是主要的崇拜信仰,基督教傳播福音受到相當大的阻力。一九00年一月十六日馬偕牧師派員幫忙三角湧教會建堂,首任進駐三角湧的傳道人是陳和牧師。自此直至一九三八年,是屬於傳教的黃金時代,當時像土地公坑、馬祖田、成福、柑園、鶯歌等地,設有固定的時間前往怖教,這時也創設了聖經研究班,成立青年團契及聖歌隊,還有英文查經之舉辦。 一九五0年元月新春,教會之建堂方才破土興工,一九五二年八月十日完工,整個教會的家算是安置妥當;一九六八年七月七日,正式舉行復歸台北中會感恩禮拜,而隸屬北部大會及總會。
more